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 >> 新闻公告 >> 中医健康讲坛

【中医健康讲坛】湿气重千万别大意 中医教你如何祛湿

  • 时间:2021年6月22日
  • 浏览次数:3466

  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本期主讲嘉宾:治未病科中医师  杜雯雯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采写:融媒记者 沈怡婧

 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,你早上起床困乏无力,刷牙的时候嗓子恶心,口干口苦;一照镜子发现自己面容憔悴,皮肤黯淡无光;伸出舌头,会发现厚厚的舌苔铺满了整个舌头......
  这是为什么呢?究竟身体哪里出现了问题?还是预示身体有什么重大疾病?如果你去医院检查,也查不出什么疾病。那么,它很可能是湿气在作祟!古人常讲“千寒易除,一湿难去”,湿气遇寒则寒湿,遇热则湿热,遇风则风湿。中医认为,湿气会引发多种疾病,同时也是诸多慢性病的根源所在,所以大家千万不要大意!
  湿气缘何而来 又将去往哪里
  中医学中,湿气叫做“湿邪”,是“六淫邪气”之一,分为内湿和外湿。外湿多因气候潮湿、涉水淋雨、居住环境潮湿等外在的湿气侵袭人体所致;内湿则是由于脾虚失健、肺失通调、肾失温煦,导致水湿停聚。
  吴江地属江南水乡,湿气重,大众普遍体内有湿,加上饮食不节,脾胃受损,更助湿邪为患。由于现代人夏天贪食凉菜和冷饮,冬天又沉迷麻辣、油腻、重口味的火锅,导致于痰湿内生。湿邪留滞体内最明显的症状就是水肿,除了水肿也会表现为很多其他的症状;湿邪在皮肤表面会表现为皮肤湿疹瘙痒疼痛;湿邪在肌肉关节会表现为关节疼痛,活动不利,肌肉麻木不仁;湿邪在脾胃会表现为胃口不佳,大便稀溏;湿邪在阴部会造成阴部潮湿瘙痒粘腻;湿困会造成乏力倦怠,肢体沉重等。
  湿气从来不孤军奋战,常与风、寒、暑、热、痰、瘀等邪气合并,形成风湿、寒湿、暑湿、湿热、痰湿、湿瘀等病理产物,使病情迁延难愈。
  水肿是湿的表现形式之一
  在治未病科的门诊上,我曾遇到一名老年男性,1年多前因为尿频在其它医院接受过手术,术后病理提示前列腺癌早期,但是手术后患者的尿频症状不仅一点都没有缓解,还出现双下肢水肿、周身乏力等症状。我当时诊查此患者,发现他形瘦怕冷,舌淡红,苔白稍腻。他自己表述,早上起床口干口苦,胃口还可以,午后尤其乏力倦怠,每天下午3点到7点尿频,小便大概十余次,大便正常,晚上睡觉多梦。
  针对他的情况,我采用针刺三皇穴、足三里、太溪,连续下针3天,让他服用济生肾气丸加小柴胡汤加减7剂。1周后他来复诊,双下肢水肿基本消失,但仍于下午时段尿频明显,怕冷有所缓解,脉象较之前柔和,心态也放开了一点。下午3点到7点是申时和酉时,正对应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阴肾经,还是考虑他肾阳不足,于是让他服用金匮肾气丸加减,并采用艾灸方式,再次复诊时患者说情况有好转。
  这位患者不是个例。隐藏的湿气,带来的影响却不少。
  湿气如何调整 关键在自己
  当你还在为“湿气”而苦恼, 不妨试试这些方法
  食疗祛湿
  建议在日常的饮食中吃一些具有祛湿、消肿、利尿的食物,长期坚持食用就可以起到很好的祛湿效果,常见的食疗方有薏米红豆汤、冬瓜排骨汤、健脾祛湿汤、玉米须汤等。
  运动祛湿
  较少运动的人,一般体内的湿气都比较重,而体内湿气越重就越不想运动,导致身体懒散,肥胖等。适量的运动可以缓解人体压力,促进体内血液循环,加速新陈代谢,将体内的湿气排出体外。
  中医调理
  中医对湿气的祛除有严密的逻辑和方法,中医治湿有化湿、利湿、渗湿、祛湿、除湿、燥湿、收湿、胜湿八种方法,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,辨证分析选用相应的药方。比较简易的方式可以用艾叶泡脚,艾叶为纯阳之草具有经络疏通、活血化瘀的功效,能祛除身体的湿寒之气,脚部含有我们身体中大部分器官的穴位,用艾叶泡脚治疗体内湿气重,简单、舒服有效果。   
  湿气症状严重者,建议还是要去医院就诊,通过中医师辨证论治后再调理。